假期返程行车“避险小贴士”

Connor 虎符交易所 2025-10-07 1 0

国庆中秋假期接近尾声,即将迎来返程高峰期,返程车流、人流密集叠加多变天气,给出行安全带来多重挑战BCH。了解潜在风险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,是保障安稳出行的关键。

假期返程行车“避险小贴士”

雨天行车绕开“水淹陷阱”

降雨天气不仅影响视线,更伴随积水等多重威胁,驾车时需格外谨慎BCH

暴雨中另一危险行为是涉水行驶BCH。通过较浅积水区时应低速、匀速前进,中途切勿停车或急转弯。当积水深度超过轮胎三分之二时,强行涉水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能源汽车虽没有发动机等设备,且在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的设计上更注重密封性,但强行涉水行驶仍非明智行为——水下情况不明,遇杂物极可能会刮伤底盘和电池,带来安全隐患。

假期返程行车“避险小贴士”

若不慎驶入深水区,应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并打开电子锁,在水未完全淹没车门时及时逃生BCH。若车门因水压无法打开,可用安全锤击打车窗边缘,或利用头枕金属杆撬碎玻璃逃生。

雨天行车需保持更长的安全距离,避免急刹导致打滑BCH。开启雾灯和雨刷提升视线清晰度,但慎用远光灯以防眩光。此外,在进入地下车库等场景时,由于地面多采用环氧地坪漆或金刚砂材质,这类材料在干燥时摩擦力良好,但遇到雨水后,表面会形成一层“水膜”,大幅降低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。新能源汽车通常拥有较强的驱动力,动力输出直接,且电池等组件布局与传统汽车不同,其重心通常较高,更易发生车辆打滑的现象。因此,务必减速慢行,避免突然大力加速。

展开全文

高温下BCH,车内避免放置“隐形炸弹”

北方虽然将迎来降温,而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仍有高温天气BCH。烈日暴晒下,密闭的车厢温度可迅速攀升,成为危险的“移动烤箱”。此时,一些看似无害的日常用品可能变身“隐形炸弹”。

许多人习惯在车内放置矿泉水瓶,却忽视了潜在风险:装满水的透明瓶子在阳光的直射下可能化身凸透镜——光线通过车窗,透过水瓶边缘聚集后,局部温度可达120℃以上,时间一长足以点燃纸巾等易燃物品,其原理与凸透镜聚焦阳光引燃纸张类似BCH

假期返程行车“避险小贴士”

电子设备同样不容忽视,在高温环境中,充电宝内部锂离子电池可能膨胀甚至爆炸BCH。此外,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受热后压力骤增,极易爆裂并引燃汽车内饰;车载香水在高温环境下会挥发有害物质,从而损害人体健康,且在密闭空间中一旦达到临界浓度,遇明火或静电,随时有爆炸风险。

因此,高温天气停车应优先选择阴凉处,离车前务必检查是否遗留上述物品,并在避免防盗风险的前提下,为车窗留少许缝隙以利于散热BCH

假期返程行车“避险小贴士”

面对极端天气下的行车风险,既应科学应对,更需事前防范BCH。定期检查车辆雨刷、轮胎和排水系统,随车配备安全锤、灭火器等应急工具,有助于在突发情况下争取宝贵时间。只有充分认识风险,才能将隐患降至最低,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安心。

假期返程行车“避险小贴士”

来源:中国气象报社

编辑:刘蕊

审核:苏杰西

评论